合明子隐芝内秀
简介
《太上老君元道真经注解》是道教经典的重要注解本,由合明子隐芝内秀所注。此书深入解读了太上老君的元道思想,传授了清静内修、长生久视的秘诀。通过修炼此法,可调和三丹田、固守虚无,达到强身健体、超凡入圣的境界,是道家修行者探索生命奥秘、实现身心和谐的必读宝典。
[]{#chapter_1.xhtml}
元道上篇
太上老君元道真经注解合明子隐芝内秀注
经名:太上老君元道真经注解。原题合明子隐芝内秀注。
老君曰:其道有三,上中下也。
黄庭道有上中下也。
诸道各有三,皆其次也。
老君中道与黄庭上道比之,道有此三经,其最上者,元道也。此道至高,虚无玄妙,澹泊无为,动合自然,故学者难窥焉。
非上士高机倏然自悟者,不可学也。
非惧於死常举於生者,亦不可学也。
说诸中道多慕尚而行之,与此道难合,故久不降焉。
若高机上士,特然行之,则自得无量也,
通易无量。
又诸道皆有师奉,皆云犯罚不一,唯此道无诸犯罚,故无师奉。
若诸小道,须择山林处,乃可行之,
不然者有损也。
惟有此道,可以尘世而成之。
鼻引口吐,可以去呼寒热,
及可排积元炁。
闭炁可以救饥劣,通百关,治万病,非养炁复元也,咽炁可以救虚弱,非自然充满也。
行炁可以润肌肤,非常道也。
此道归根复本,合於自然,故曰元道。
若修成者,坚筋补髓,固护五藏,清利泥丸,安静丹台。
六不妄入,三不妄出者,此道也。
故元神而成炁,炁结而成精,精化而为万神,故曰神。神者,炁也。炁者精,精者道也,道者物也。老子曰:恍恍惚惚,其中有物。物不可忘物。仙经曰:施炁於人,能生其人;留炁於身,能生其身,故不妄出也。《黄庭经》曰:若当决海百渎倾,叶去树枯失青青,故不得出也。
秽浊尽出,真炁倘佯,身腾太空,上为真人。自古登真者,皆因此道也。
`元道中篇
老子曰:积精聚炁,父母和合,阴阳交媾始一月为胚;二月为胞;三月为胎,形兆分也,三魂降焉;四月四神卫,四神者,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;五月五藏安镇也;六月六律名六根也;七月生七魄也;八月八景见,和真八神也,八景者,五藏、三丹田是也;九月安九宫,生九真,九宫者,在泥丸周匝上下是也;十月成形,十天神降,元道炁全,方得受生。故曰与虚无天地同生。老子曰:天地媾精,已生其人。
为得元道而成形也。
人不能与天地长久者,天无为而人有为,地无欲而人有欲,天常明而人自昧,地基敦而人自浮,天炁轮而人炁滞,地伏泉而人有炁,此者与天地相返,自不守元道而体虚无,故不能同也。命延亿载者,为留炁身中,存其命也。
凡为贼乱中和,失其本性,心有妄而神自乱,目有妄而外视,耳有妄而外听,鼻有妄而失灵关,言有妄而失真行,舌有妄而玉液不结,皆因妄牵,去道远矣。
半息者,为人一昼一夜有一万五千息。若能归根定住不至出入者,延命本寿外一半。
闭息之道至妙,寄意念神,冥然体道,道复归身,神复归根,玄关微出,久而成真也。经曰:凡人队有息为常,圣人以无息为常。阴符经曰:死者,生之根,为无息之道也。
老子曰:人能常清静,万神悉皆归。《黄庭经》曰:心意如致欣昌,此之谓也。
故修道之士,积功而炼精炁为定。
故修道内守坚固,事无暂忘,故不可休止也。若慎而止,万无一失。
为次第而功积,相家有其月数。
烦事俱不能兴动也。
人至二百日后,小功成而中功满,永无饥渴。
得道之后,地府除籍,上天录名,东斗注算,西斗注禄,北斗落死,南斗上生,字标仙录,永为真人矣。故曰死籍永除矣。位入真仙,出入华胥之国,弃贱人间,因此而升天。
老子曰:其智自悟,从无入有也。
惠谓不出户知天下,不窥牖见天道。
修道之人,至三百日后犹有阴魔相恼,尸鬼动摇,忽自猖狂,转生情切,往往自退,切宜守也。
人志道,喜怒俱息,祸害不生,永得功行相承,妙自致矣。
充者满积者,结众化成神明也。
[]{#chapter_2.xhtml}
住气兼行气法
每住息之时,须候常喘息,出了便住,此名外炁不忤。亦须先净一室,择其良友专数其息,此要渐渐增多也。
阴符经曰:绝利一源,用师十倍。
不慎者,忽有内伤,心见反损也。经仙曰:出微微入绵绵,明至理自通玄。
修行人住炁,若园人灌畦,一满而水通,百脉众物皆滋也,一炁而灵变万神,三丹俱王,故言要在导乎元炁。
《中黄经》曰:蒸筋曝骨达诸关,握固渐通,开百窍。百窍关连总有神,由子躯除归我身。怡然得达自明真,自明之道永长存。故不坏矣。炁初时则觉遍身微热,此是元炁充满四肢,盈溢百窍,故曰在此应也。
即须握固,运入三丹田。三丹田出,故流遍於身,通於百神,可使毛发踯躅,容貌光芒,颜如处女。仙经曰:无一毛不通於炁,无一节不住於神。此是练骨法,久久集之,则金髓玉骨长生仙矣。
[]{#chapter_3.xhtml}
元道下篇
《中黄经》曰:人得道之后,升身於寥天之上,驭以九霄之仪仗也。天尊所赐者,十方彩女各执旌麾,百龙引驾,玉童相随,前有龙幡,后有虎旗,羽服飘飘,八风齐吹,八鸾而后鸣成歌,九凤而前唱成曲,项戴七曜玲珑之冠,足着五色卷云之履,裙拖蝉带之裙,帔搭离罗之帔,佩於金虎之印,上朝太清仙帝者。帝者,金阙玄元老君。
功报一,志报二,不退报三,不怠报四,不须拾报五。元道报别录。大君者,是南斗之中长生大君也。此五者不捨,则元道功无不成矣。所慎休止,若不休止,万不错矣。尘世之事或难行之,时有休止,休止之中,不可不慎,今录戒慎於后,为慎休之者言矣。一大息,减二日功。一小乏,减二日功。一大乏,减三十日功。一小醉兼吐者,减六十日功。
一大醉兼吐者,减一年功。一犯欲,减三十日功。一大嗔,减二十日功。一哀一惧,各减七日功。一饱一饥,各减五日功。一惊,减十日功。一劳一倦,各减二十日功。一烦一燥,各减五日功。一忿,减十日功。
古之真人,勤而行之,顷刻无舍者,一年功成矣。若是日行二时之功者,五年成矣。修成此道者,乃为太极元上真君。此经从古至今,太上传十九人,皆各登仙升居太极,其经不留於世。自大唐元和戊戌岁南统大君因传孟谪仙,孟谪仙转传於世,至虚至妙,遇而秘之,非人莫传,传之则殃及玄远。
[]{#chapter_4.xhtml}
赞曰
有元道兮,虚无之祖,冥涬之根,万经之首。三一之门,说大魁廓,旨细微尘,杳兮得信,寂兮通神,产其有象,斗宿星辰,论其炁也,永骨灵根。唯我元道,不澄自皦,浊之不浑,无无之教。至定归根,元刚发泄,夫物芸芸,三十五分,得一长存,惟我元道,独处为尊。无象之象,无始之魂,轮转日月,包裹乾坤。圆兮张兮,敦兮复淳,性善利物,养乎群民,过贪者损,不足者均。自然非有,本合乎人。
太上老君元道真经注解竟